欲求不满的抱怨
2020-06 11:50发表 10次浏览

孔子曰:远则怨,近则不逊。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的关系远了,则开始抱怨;靠的太近,则相互攻击,这里“不逊”指的就是攻击,抱怨也是一种攻击。这是孔子对当时权贵人士和妾侍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对人际关系的细致观察,孔子概括性的总结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至理名言,在今天这个庞大复杂的关系社会,这条结论依然受用。

当一个人偶遇生命中的另一半时,想必全身的细胞都随着热烈的心跳而苏醒,仿佛干涸的土地迎来了珍贵的春雨,由内而外散发着充沛的生命力,似乎活了这么久只是为了这一刻。

我们习惯给热恋中的人们以“低智商”的外号,或许是对浓情蜜意的艳羡,也可能是对关系中的人“主动”丢掉一部分智力的真实描述,他们让其视线和精力全部集中在对方身上,深刻体验着关系的滋养。

热恋期适当的融合是健康的,对关系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如果长时间以融合的形式待在关系中则会破坏关系。对于总是需要融合关系的人,她们或许“别有用心”,似乎带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进入关系。

进入亲密关系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我本身已经是一个独立且富足的人,找另一半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另一类是我没有独自一人存活的能力,需要另外一个人的陪伴才能好好活着。对于第一类人,他们对关系的期望和需求会比第二类人要少很多,在各方面已经独自且自由的人,对对方的态度更多的是包容和接纳,而且他们会积极主动的承担在关系中属于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强加给对方,因此,在关系中他们仅需要的是爱,而不是对对方的控制和剥削。

欲求不满的抱怨

第二类人则是带着她们的秘密进入关系的。他们期待对方能够尽可能的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希望对方能像她们所幻想的角色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切,付出全部的爱。当对方感受到关系里反复无常的折磨时,她们的秘密将浮出水面,这是打着以爱的名义的控制。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是为他人填补遗憾的,愈是把对方拉紧,对方愈是会逃离,你对他人的所有愿望,终将变成失望。

说到对关系的控制,用到最多的应该是抱怨。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抱怨?首先抱怨是最容易发泄情绪的方式,一些人早已把它当成了一个习惯储存在记忆里。我们可以试着体会一下,当一个人对你抱怨时,你会是什么感受?是不是会感觉烦躁?还会很愤怒。至于对方抱怨什么事情,我们也没法听清楚。抱怨是退行到了婴儿期,自我感知的意识范围缩小,放弃了智力的使用,并且把说话当成了吮吸奶头的动作,其内容当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听不进去。

抱怨之所以令人厌恶,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抱怨是在不断向对方传递一种暗示:你不能、也不愿意满足我。这是对对方的双重否定:既否定了对方的能力,又否定了对方的愿望。这是抱怨最终无法解决问题的深层原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向外界释放自己的力量,施展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当一个人不断地向你暗示你不行、你不能时,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对暗示的抵抗——你说我不行,我就偏要行给你看;还有一种是对暗示的认同——好吧,我就是不行。

第一种会使对方产生严重的屈辱感,为了阻抗屈辱,他很有可能变得极为愤怒暴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对方的抱怨时,怒火中烧。另一种则会变得抑郁,即自我攻击。

从潜意识角度来理解,抱怨的目的为了使自己永远处于欲求不满的抱怨中。这是一个人最不自由的状态。

既然抱怨不是一个成熟健康的人用来满足自我需求的方式,那就需要发展出一个适合的方式来替代。

比如撒娇。

撒娇貌似也是一种退行的方式,但其本质却完全不同。相比抱怨的自我意识范围,撒娇的意识范围是逐渐扩大的,而且它能精准的激起对方英雄主义的保护弱者的愿望,还催眠般的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你是有能力、而且愿意满足我。这会极大的满足对方的自恋,就算你的愿望有些难度,他们也乐意为你效劳,想尽所能的满足你。撒娇也不会引起对方的愤怒和屈辱,因此对方往往会乐呵呵的被你“控制”。

人处理情绪情感所需要的能力是大于处理头脑思维能力的,因为人的情绪情感大部分深受潜意识支配,能意识的部分少之又少。有时我会陷入某种情绪,或通过某种情绪来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时,我们应该具备意识情绪的能力,才会不陷入被动,才能把伤害最爱之人的举动控制在意识范围之内,也就没有所谓的终生遗憾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