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人父人母,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小时候明明能够在我面前侃侃而谈,无所畏惧,可是孩子越长大却越沉默了,好似孩子并不愿意与我交流了,但是他却能与同龄人相谈甚欢,他们之间有秘密,是我不能触碰的,一触碰就是一场战争,他总是关上房门。”如果你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本文将对你的这些疑问进行深度心理剖析,帮助你了解孩子的心理,缓解你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笔者以心理学视角分析孩子沉默原因如下几种:
其一,从发展心理学视角看,青春期处于儿童向大人过度的“亚成年”阶段,孩子渴望独立、平等,得到尊重,以此证明自己长大了。如果父母仍然以教育小孩子的方式那样对他唠唠叨叨、诸多管束,会让他们感觉“被触了逆鳞”,心生敌意。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王占郡指出: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谁做主很重要,我的错胜过你的对。只因为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既渴望独立自主、摆脱父母的“控制”,又敏感多疑、好面子,自尊心特别强。
其二,青春期的心理 “闭锁”现象。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有的孩子过去爱说爱笑,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一般,平时的沟通不多不畅不深的话,那么,此时的孩子常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父母交谈,也不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时期的孩子开始有“秘密”,尽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他们需要这种有自己秘密不告知别人的感觉。
对此,笔者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首先,身为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其独立自主,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可以引导孩子去探索与思考,让其感受到你的尊重。任谁都不愿受他人的控制,何况于孩子,强加的观点也即思想的控制。
其次,孩子的秘密,不触碰,不探索,在其选择将秘密告知你时,仔细倾听,若有问题,则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尊重是相互的,当你去偷偷翻看孩子的日记时,你其实不是在帮助他,你是在摧毁孩子建立的安全感,打破你与他之间的防线,势必会适得其反。
最后,做到共情,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无关回应”谈话者得到的回应与期待不符时,即与谈话者做不到共情时,谈话者就会失去交流的兴趣。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渴望得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认同。父母与其对孩子针尖对麦芒硬碰硬,不如真诚地与他们做到共情,理解认识他们,才能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