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个体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常询问大人:“那是什么,这个颜色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星球是这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当然那时候的父母有些必定欣然回答,有些则反驳到:“小孩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若是后者回答方式,你可能早已渐渐了你的提问以及与父母的沟通。纵观当下,现在的你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是如何回答的呢?是耐心解答、是保持疑问、是让其自寻探究、是一口否决、还是........
知名歌手陈美龄说:孩子提问时,永远不要说“等一下”。 积极回答问题的父母,会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提问是一件好事。由此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知识面不断丰富。相反,如果父母消极回答、拒绝回答,甚至斥责孩子,那么无形之中就会让孩子觉得:提问是会麻烦别人的。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被压抑,面对任何事情,他们漠不关心,对于不明白的事情,孩子也渐渐不再想提问。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被认真对待,被用心关注,即便很多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父母至少给孩子一个感受回应也很好,那些“活着可以与新鲜事物相遇”的开心生活,帮助他走上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
我对父母说:“一幢用青白色的砖盖成的漂亮房子,它的雕栏玉柱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白色鸽子,园子中有玫瑰肆意生长……”他们能回答的是:“对啊,不好好努力以后只有风餐露宿,要好好学习!”我与你分享美好的所珍视之物,并不是想获取教诲。
作为父母需要明白的是,不仅是大人拒绝与自己没有共情的人进行情感交流,孩童也是如此,他们的反应可能还会更加激烈,因为你的反应预示着,你在孩童中的地位是如何进行的,已经此后孩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群体,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样,或许因为你的一句话,毁灭了他所以的美好与创造力,毁灭了一个优秀的诗人。如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的“圆体旋转”旅程一样。一个人成年后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往往围绕着童年的生活旋转,有些人终其一生,他的生活都可能只是童年经历的不断重复。童年弥足珍贵,是每个孩子人生不可逾越的起步阶段,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
对此,笔者认为,作为父母应当允许孩子在童年做他感觉幸福的事情,玩他喜欢的游戏,说最天真的话语,挥洒一生最活力的时光,充分保存他们的想象力,而不仅仅只是学习书本,禁锢于固有知识体系以及成年人那套中规中矩的模式。待多年以后,这段自由自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岁月,也许能够温暖他余生所有生活的痛,抚平生活的伤,成为回忆时那抹含泪的微笑,填满人生的平淡……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