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没打在我身上,我就不配感到痛苦吗?
2020-06 11:21发表 10次浏览

石头被海浪冲久了会被腐蚀,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生活久了,内心也会充满孤独与阴郁。试想,一个小孩子生活在一个常年累月的负面反馈下,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自卑、敏感、不信任他人的人,形成一种“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思维定式,形成一种内向攻击、惩罚自己或者自我防御、向外攻击的模式。

拳头没打在我身上,我就不配感到痛苦吗?

一次聊天当中,听到朋友谈论育儿的时候说:“我和我老公争吵时,孩子总是在旁边哭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那样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但想了想觉得孩子还小,应该没什么。”——可真的如此吗?孩子还小,他听不懂吗?这倒是未必,笔者认为成年人接受亲人争吵带来的伤害力度要远远少于孩童接收到的伤害力度,因为在孩童的世界里,他眼前的一切即所有,眼前的一切就是他往后几十年生活的根基。

心理学研究表明:6岁以前年龄小的孩子经常看到父母争吵,会认为是自己的错,会不知所措,会混乱和焦虑、充满不安全感;大一点的孩子容易成为行为的“两面派”,跟妈妈说一套跟爸爸做一套,或者钻空子,父母哪个对他有利,他就听谁的。甚至还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间的爱,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暖,变得敏感、自卑甚至走向抑郁。

父母经常争吵的家庭,在心理学上被叫做高冲突家庭。在高冲突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32%,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性格缺陷。在父母的争吵中,孩子往往是最无辜的,也是受伤害最深的那个人。当父母无法理性的处理问题,无法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孩子就要被迫去察言观色,甚至要去站队,去疏导父母一方的情绪。这种被迫的成长,是以牺牲整个童年的安全感为代价的。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卑、讨好,丧失掉爱自己的能力亦即向内攻击、惩罚自己,更有可能形成一种埋怨他人、攻击他人、缺乏同理心的向外攻击模式。

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可是最为重要的是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家庭争吵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成年人的世界里,需要有更理性的处理矛盾的方式,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大吵,更不能让孩子来承受争吵带来的后果。一个和谐的家,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才是给予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