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来源有两种:1、心智足够成熟的父母;2、足够安全的生存环境。但对于多数人来说,两者都没有拥有。
01心理上「未成年」的人,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潜意识中将追求「安全感」作为第一需求。也就是说,哪怕这个人的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会对外界抱有一种恐惧,他做任何事情都会以「让自己感到安全」作为第一需求。于是,我们会看到,许多「心理未成年」的成年人都拥有这些共同特征:
· 他们害怕风险,做选择时永远倾向于保守、消极的选项。
· 他们十分敏感,再小的事情也会让他们的情绪产生剧烈波动。
·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始终无法找到令自己舒服、放松的交际方式。
· 他们很难确定地、不放弃地去追求一个恒久的目标。
· 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自己要做的事业中去,而总是不断在心理上自我内耗。
· 他们还很难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因为对安全感的追求,会令他们始终无法彻底地享受和投入生活。
其实,能够在精神层面完成由「孩子」到「成熟」转变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完成这一心理上的成长呢?
人能够在心理上蜕变、成熟,通常会有以下四种原因:
第一,童年时,这个人父母的人格就非常成熟,他的父母懂得在给他足够「信任」的前提下,给予他充分的去经历风险的空间。
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能够在一个很安全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卸载掉对安全感的需求。
第二,这个人童年时经历过非常重大的创伤,然后,通过这次创伤,他会领悟到一种生命的「虚无」。
这个「虚无」,意思是世界在本质上的无意义,于是他看破了对虚幻的「安全感」的无谓追求,自然而然就无所畏惧了。但是这种情况是存在风险的。许多人通过创伤领悟虚无的同时,创伤带来的恐惧或悲伤会深深地烙印进他们的灵魂,成为他们终其一生都难以放松,更难以无畏地做自己。
第三,这个人天生就对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会令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安全感」是一种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的概念。
第四,人在进入大学或者初入社会时,会拥有一次迈向成熟的机会。
背后的原理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始终执着于追求安全感,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样子的,尤其是当我们还在校园中时,周围的人都是同我们一样的「孩子」,所以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见识并接触过「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父母、长辈等已经为我们所熟悉的「成年人」,我们对他们的认知已经定型,所以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的陌生人才能带给我们的对生活认知的冲击。
如果你在大学或步入社会后,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社会体验、更为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也许能够破除你对安全感的执着。因为,你会通过接触多种不同类型的人看到并了解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这会打破你原先狭隘、固化的生存理念。于是,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于安全感的「卸载」。
02
但问题在于,以上四种情况并不常见。对于多数人来说,我们可能并没有心智足够成熟的父母,也没有足够安全的生存环境。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是在学校中和其他人相处,总会遇到攻击或伤害等。当我们承受来自外界的伤害,却又因为生活阅历不足,不具备足够的应对经验,同时也没有合适的人给予我们保护时,那么「追求安全感」这样一种信念就会固化下来,并贯穿于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但是,不管基于何种原因,在最根本的层面上,对安全感的追求,本质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与自身感受和情绪的分离,从而使我们成了感受和情绪的奴隶。
换句话说,追求「安全感」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没有认清「感受」的真相。安全感、愉悦感、自我效能感、孤独感、恐惧感等,这些所谓的感受,其实都是不可控的。这些感受是我们的身体处在外界不同的情境中,会做出的本能反应。这些反应一方面有充当提醒信号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充当身体激素分泌「调节器」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感受」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实有的——它只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感受。事实上,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因为情绪和感受本身就是「无常」的,会不断地波动;另一方面在于感受都是我们处于某种情境下,生理与心理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反应。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通常会心心念念地想要找到令自己能够「拥有」安全感的方法,但事实上,并没有这种方法。那些成熟的、心智强大的人,并不是通过什么方法「拥有」了安全感,而只是意识到了感受和情绪都是「非实有」的。他们学会了不再被「不安全感」所摆布,不再为了满足自己早年的种种未完成的渴望而疲于奔命。他们清晰地知道,如果一个人永远地局限于自己小小的、内在的心理世界,他们将永远无法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
03
不成熟的人,他们潜意识中的第一需求就是为自己的感受服务。譬如,本文着重探讨的安全感。当你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追求自己感受上的平衡和愉悦时,这其实并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愉悦,反而会阻碍你去感受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一个人以安全感、自卑感等感受作为生活的重要衡量标准时,他就不再能够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本身获得真实的体验。他的不安全感、自卑感会渲染到他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上,令他无法如实地觉察事实。一个总是追求安全感的人,他肯定很难从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因为快乐的第一前提就是放松,始终不敢放松的人根本无法享受真实的乐趣。一个成熟的人,他潜意识中的第一需求不再是安全感、自卑感等感受,他会关注具体的、现实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无我」了。他不再执着于自己狭小的内心世界,他会关注他人、关注具体问题、关注现实世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